什麼是通膨?它讓你的錢越存越少!該如何克服?

大家對通貨膨脹(inflation)這個字總覺得很陌生
好像在歷史課本上面會出現的單字,它好像會讓經濟很差,人民生活很辛苦之類的,而且通常會伴隨著戰爭才會出現
然而通膨不全然是壞事,適度的通膨是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
今天就來介紹什麼是通膨,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還有該如何應付它。
備註:本文章未經作者授權,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

通膨(inflation)是什麼?

通貨膨脹指的是貨幣的購買力隨著時間而下降了相同的錢可以買到的東西變少了!也可以看作物價升高了!
在台灣,新聞最喜歡拿知名連鎖滷肉飯店的漲價來觀察物價上升。

圖來自鬍鬚張官網

從圖片上來看,可以看到大概39年以前,滷肉飯價格為10元,39年後的現在則是為39元,如果拿這個數字來計算,通膨率可高達3.5%呢!
可是通膨率不會單觀察一間滷肉飯店就可以輕易定出來,還會觀察很多項指標,那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哪些呢?

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

導致通貨膨脹有三個主要原因

  • 需求拉動效應(Demand-Pull Effect)
  • 成本推動效應(Cost-Push Effect)
  • 內在通膨(Built-In Inflation)

需求拉動效應:
簡單解釋就是需求增加,政府貨幣供給增加,使得人民有錢進而需求增加,然而生產力沒跟著提升,導致需求大於供給,使得物價上升。
例如:有錢之後,客人以前都吃一碗滷肉飯,現在都點2-3碗,導致供不應求,使得店家價格訂高一點。

成本推動效應:
這個好理解,就是成本提升導致售價也給著提升轉嫁給消費者。
例如:沙拉油、瓦斯、水電費上漲,導致店家做出一碗滷肉飯的成本提升,進而導致售價提高。

內在通膨:
受雇者的薪水上升導致。受雇者預期通膨下去後萬物皆漲,向雇主提出薪資上升。或者政府規定基本薪資上升,導致店家進而漲價轉嫁至消費者上。
例如:政府規定之基本薪資提升,導致店家請員工的成本上升,導致漲價。

如何觀察、查詢通膨指數

觀察價格指數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站在消費者角度的、生產者角度的、還有批發零售角度的,大致分為以下三種指數。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The Producer Price Index)
  • 批發(躉售)物價指數WPI(The Wholesale Price Index)

台灣主計總處也有對通膨指數做出統計圖表,可上行政院主計處網站上查看。

通膨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民國70年至民國1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大部分時間在2%左右,以72法則來速算,大概36年物價會漲一倍。
下圖顯示70年的物價指數為55.24,105年則為100,可以驗證上述的話,大概36年漲為一倍。
通膨

通膨的公式以及如何計算

進去主計總處的通膨指數頁面後,會看到105年=100,110四月=103.63
那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

通膨百分率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

通膨百分率=(最終消費物價指數/初始消費物價指數) * 100

假設你想知道民國70年一月到民國105年一月到底通膨了多少
你需要先找出他們當時的指數:民國70年一月(55.24)、105年一月(98.12)
然後以(98.12/55.24)*100=177.62%
這個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呢?
代表70年一月,1000元的購買力等於105年一月的1776元的購買力!

通膨的利與弊

先來講一個故事:
如果現在有甲乙兩個人。
甲擁有現金500萬,他將500萬全部鎖在家裡保險箱。
乙也有現金500萬,但是他拿500萬去買一間房子。
20年過去…
甲決定買間房子送給兒子,把500萬從保險箱取出
結果發現外面賣的房子最便宜都要1000萬!
甲最後只好再去借500萬,合計1000萬,買下他相中的一間房子
結果簽約當天才發現原來賣房子的是乙!
就這樣,經過了20年,甲的500萬購買力下降了,而乙的500萬因購買力上升,已經變成1000萬了!
從這個故事得到一開始同樣的錢卻有著不同的命運。
對甲來說,通膨對持有現金資產的他來說就是一個壞事。
而對乙來說卻是個好事,因為他將現金購買有形資產,因著通膨而讓他的資產增加購買力不至於下降。

適度的通膨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
因為錢不用會慢慢變薄,所以你就會想要買東西或者資產
不會想要把錢存起來任由通膨把錢給慢慢吃掉
而就是因為資金的流動導致經濟的發展。

歷史上可怕的通膨

適度的通膨有利於經濟發展,然而過度的通膨會發生什麼事?

德國:

1921年到1923年間,德國物價飆漲38億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需要付出鉅額賠償。
為了應付帳款,德國央行大量的印鈔,造成馬克惡性通膨,商品價格急速上漲!
當時的馬克兌換美元達到4.2兆馬克兌1美元。
新聞連結:自由財經》德國狂印鈔付一戰賠款 民生凋敝埋二戰種子

辛巴威:

2000-2008年間,物價飆漲79億倍

面額高達''100兆''的紙幣
面額高達”100兆”的紙幣

辛巴威剛獨立時,因為外債和軍備維持而導致辛巴威政府大量印製鈔票
進而導致100兆面額的紙幣只能買三顆雞蛋。
新聞連結:自由財經>全球通膨史》辛巴威印鈔還債 100兆只能買3顆蛋

台灣:

1949年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

鄭成功文物館特展

台灣在二次大戰後,歷經了史上最嚴重的通膨。
1946年-1949年,每年平均物價漲幅達922%
新聞連結:自由時報>全球通膨史》「4萬換 1元」台灣人永遠的痛

政府央行對抗通膨的方法

世界上許多央行將長期通膨目標設在2%-2.5%。
那各國是如何讓通膨保持在穩定的數據呢?
答案就是貨幣政策。
當央行因為市場上資金太多,可能會導致通膨時,就會設法減少資金供給,又稱為「貨幣緊縮政策」。反之,當央行認為社會上資金不足時,就會增加資金供給,而採「貨幣寬鬆政策」。
央行控制資金的方法有主要三種:

  1. 調整重貼現率
  2. 調整存款準備率
  3. 公開市場上操作

重貼現率:
重貼現率是銀行在短期資金不足時,向中央銀行借款所適用的利率。
降低重貼現率時,銀行的借款成本降低,會向中央銀行借入較多的資金,屬於寬鬆政策。
調升重貼現率則為避免過多資金流出,以避免通貨膨脹,屬於緊縮政策。

存款準備率:
存款準備率是規定銀行所收受的存款中,必須保留而不能貸放出去的比率。
有分各種存款準備率,像是支票、外匯、活存、儲蓄等等。
若存款準備率為20%,代表100元中有20元要交給央行保管,其餘資金可以當作放款。
降低準備率為資金可以多放款出去,使市場熱錢增加,屬於寬鬆政策。
調升準備率則相反,屬於緊縮政策。

公開市場上操作
指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或賣出票券(債券等)。
買入票券,會將錢投入市場,屬於寬鬆政策。
賣出票券,則將錢取出市場,屬於緊縮政策。

對抗通膨的方法

在上面有介紹政府是如何對抗通膨(緊縮)的,然而只是消費者(投資者)的你我該如何對抗通膨呢?
最好的抗通膨工具:『股票』
股票被認為是最好的抗通膨工具,因為股票價格的上漲中包含了通膨的加成。
其他可以抗通膨的資產像是:抗通膨債券、抗通膨債券ETF、黃金、房地產、REITs。

結論

從上面關於通膨的介紹可以統整幾個重點:

  • 通膨可以看作貨幣貶值、物價上漲。
  • 導致通膨三個主要原因:需求拉動效應、成本推動效應、內在通膨。
  • 關於物價指數有哪幾種:消費者物價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批發(躉售)物價指數。
  • 通膨的計算:【通膨百分率=(最終消費物價指數/初始消費物價指數) * 100】
  • 適度的通膨是對經濟發展有幫助的。
  • 歷史上發生可怕的通膨,需要引以為戒。
  • 政府對抗通膨的方法有:調整重貼現率、調整存款準備率、公開市場上操作。
  • 個人對抗通膨的方法:購買股票、抗通膨債券、抗通膨債券ETF、黃金、房地產、REITs等等。

 

延伸閱讀》 通貨膨脹 對歷史上股、債市報酬的影響比較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