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是本必看經典還是只是空有其表?

許多人提到理財的書,不少人會想到這本:《富爸爸,窮爸爸》
實際上我也問過身邊不少朋友,許多人的入門書也就是這本,而我當初在大學唸書的時候也是被同學推薦看這本
而我當時就在想,大家都有看過然後都推薦這本書,真有說的那麼神嗎?
喜歡唱反調的我依舊是沒有去看,而是快要畢業時才跟同學借來看


一開始沒念太多理財相關書的我,看到這本書真的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裡面有些觀念跟我從小到大的想法都有點出入,所以當時覺得這本書寫的還真不錯!
然而,出社會後見識更廣,閱讀的書籍也累積了不少,結合了自己的所見所學後再回來看這本書有著不同的看法
所以寫了有關這本書的閱讀心得想法
先講結論,這本書有可取之處,但是也有值得反思的問題存在。

  • 《富爸爸,窮爸爸》博客來購書連結
  • 《富爸爸,窮爸爸》金石堂購書連結

 

書本簡介

《富爸爸·窮爸爸》(英語:Rich Dad Poor Dad)是由羅伯特·徹·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所著的書,以提倡「財務智商(財商)」的教育成為暢銷書。
作者當初撰寫「富爸爸.窮爸爸」主要是為了向對現金流遊戲有興趣的朋友講解遊戲,並希望帶出人們對於金錢的觀念與認知,結果大受歡迎,連續六年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都榜上有名,目前已翻譯超過51國語言。日後接連推出,以達成財務自由為中心的「富爸爸系列」叢書。
書中作者描述他有兩位爸爸,一位是有好學歷、好工作但是比較沒財商的親爸爸,又稱為窮爸爸。以及經商,懂得富人思維的朋友爸爸,他稱他為富爸爸。
兩位爸爸有不同的觀念,讓他深受影響,不時拿出他們兩個做比較。

作者簡介

羅伯特·徹·清崎(英語:Robert Toru Kiyosaki)1947年於夏威夷出生,為第4代日裔美國人。清崎的父親(窮爸爸)是夏威夷州教育部的教師,曾經是該地教育部長。
清崎曾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退伍後在富爸爸提議下,加入全錄公司(Xerox),學習銷售技巧。
1977年,清崎創辦生產「衝浪者」錢包的企業,最後由於不斷有仿冒品出現打擊生意,公司最終難逃倒閉命運。
之後因著房地產收入豐碩,使他明白到現金流對致富極為關鍵,亦成為他在「富爸爸」系列中,一再強調的致富方法。最後他在47歲時,與妻子一同達成財務自由。

人的一生能賺/存多少錢

以目前退休年紀65歲來看,大概平均一個人工作40年
以2020年統計數據來看,每人平均年薪為新台幣64.1萬元,一個月大約53,000元
雖然每年可能加薪但是加薪幅度大約只能打平通膨甚至被通膨吃掉
而且食衣住行育樂、手機瓦斯水電費、保險、孝親育兒費扣一扣一個月大約只能存不到2萬
如果很厲害算存1萬5,40年過後大概只能存720萬
更不用說偶爾想過好一點,吃個大餐、買新的iphone手機、出國旅遊、買房或是買車,到老了要養老這些錢根本不夠!
有些人因此而去兼差,不論是擔任外送員,或是找假日兼差,賺到了錢可是賠掉了休息時間,生活沒品質可言…
這時就冒出一個想法:難道只有認真工作認真存錢才能有好生活嗎?

富人不為錢工作

作者從富爸爸教導中得到一個觀念:

「窮人為金錢而工作。但是富人不為錢工作,他們讓錢為他們工作。」

一開始看到這段話會覺得,這到底在說啥阿?
工作就是為了錢啊,工作才有錢阿,從小到大父母及老師都是這樣教阿!
錢為我們工作我們不就沒錢了嗎…?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如何”不用工作還可以有收入”
但這個觀念就跟我們從小學到大的觀念相牴觸
因為從小都是培養我們有努力才有收穫,認真念書才有好的成績
有好的成績才能有好的學校,有好的學校才有好的工作
有好的工作才有好的收入才有好的未來阿!
因此當初覺得作者提出用錢為我們工作的想法很衝擊
而作者又在後面章節闡述什麼是”現金流”以及負債與資產的差別。

負債與資產的差別 – 現金流

「富人買進資產,窮人買進負債」

作者在書中說道,只要持續買進資產就會越來越有錢,反之,持續買進負債就會越來越窮。
然而作者提到,其實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負債與資產的差別…
這邊所指的資產與負債並不是資產負債表上面的意義。

當你貸款買進一棟新房子,你可能覺得房子是你的資產,然而這是錯的
因為你每個月可能要繳3~4萬的房貸給銀行而且要持續好幾十年
它每個月都在花掉你的現金,你得到一個負的現金流,所以房子應該算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但是,如果你買了一棟房子,分租給租客,租金>房貸,你獲得一個正的現金流
這樣這個房子就可以稱為”資產”!
所以像是手機、手錶、珠寶不能為你產生現金其實都可以算是負債
股票、債券、基金、專利權可以產生現金都可以算是資產
在這邊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我們應該盡量克制自己想買享受性商品的慾望,將錢省下去買資產(股票、基金)
這個觀念對我影響很大,因為我以前也是沒儲蓄、理財觀念,每次領到零用錢都是想辦法花到一毛都不剩
買各種酷東西像是潮牌衣服、褲子鞋子帽子、遊戲主機或是去吃貴的東西,可以說是標準的月光族
但是這個觀念讓我更省思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些物品,到底是‘想要’ 還是 ‘需要’?

窮人繳稅,富人節稅

當A、B兩個人賺的錢一樣時,但是A是開「公司」,而B是「個人」時他們繳的稅有差別嗎?
”公司”和”個人”在課稅上不同,可以分為

  • 稅率不同
  • 順率不同

稅率不同:
公司最高20%個人最高40%
如果A(公司)跟B(個人)都賺100萬,則A會被課20萬的稅,B則會被課40萬的稅!
明明是賺同樣錢開公司的A就可以留下80萬,B則只能留下60萬,這差距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順序不同:
公司:收入-費用-所得稅=淨利
個人:收入-所得稅-費用=淨利
簡單的來說,開公司可以先把賺的錢先拿去花掉,剩下的錢再被政府課稅
然而,個人則是你賺多少錢就先被政府課稅,剩下的才是你可以花用的!
這個差別有多大呢?以下做舉例
例子1稅率相同: 
A公司賺100萬,花費40萬。B個人賺100萬,花費也40萬,兩者稅率都是20%
則淨利A:100萬-40萬-(100萬-40萬)x20%=48萬
淨利B:100萬-(100萬x20%)-40萬=40萬
兩者賺一樣,花一樣,B個人就需多繳8萬!
例子2都繳交最高稅率:
A公司賺100萬,花費60萬,企業所得稅20%。B個人賺100萬,花費也60萬,個人所得稅率40%
則淨利A:100萬-60萬-(100萬-60萬)x20%=32萬
淨利B:100萬-(100萬x40%)-60萬=0
若兩者賺的一樣,且都繳最高稅率,則A公司可以多留下32萬!
一來一往財富的差異就被這樣拉開了,所以這就是作者所謂的窮人繳稅、富人節稅,往往會讓人覺得很不公平
節稅是合法的,而逃稅是非法的,所以當我們是個人工作者的話,可以成立公司合法節稅,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會計事務所討論看看。

爭議

  • 富爸爸是假的
    許多人都在猜測書中提到的”富爸爸”,根本沒這號人物!
    在受雜誌專訪的時候,清崎也親自說道:「難道哈利波特是真的嗎?何不讓富爸爸成為一個傳說故事,就像哈利波特一樣?」
  • 直銷話術疑雲
    根據富比士雜誌的調查指出,在1997年之前清崎其實根本不富有。也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他曾靠房地產致富。
    他後來進入直銷公司,運用直銷體系推銷現金流遊戲以及自己寫的書,還賣超貴課程。
    讓人不免懷疑他是靠投資理財賺大錢還是靠”教”投資理財賺大錢。
  • 作者惡意破產
    2012年,旗下一家公司官司敗訴,為避免支付將近240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億100萬的賠償金,清崎申請破產保護。

結論

對於作者提到的資產負債、現金流、賦稅效應,我覺得他講得不錯,滿生動的,讓沒接觸過的人有更多的了解
但是後來所說的房地產致富以及學歷無用論都讓我覺得不是很認同
他的做法是鼓勵炒房,買低賣高,可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還有一些法規的問題需要面臨
他說他的窮爸爸學歷很好,但是勞碌而且窮苦過一生,他雖然是想強調財商重要性,但我覺得講得有點誇張了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像書裡的”富爸爸”一樣懂得經商,更何況其中還有著”倖存者偏差”,成功的經商者你才會關注。
大部分的人都是受薪階級,所以窮爸爸、富爸爸都有其效仿地方
我們要效法窮爸爸的努力認真,有好的學歷、好工作,也要像富爸爸有財務知識,知道分辨何謂資產何謂負債,總有一天達到財富自由。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