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讀書心得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讀書心得:帶你看金融如何從古至今影響我們!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作者為 陳志武 先生

他是在耶魯大學擔任金融學的教授

身為中國人的他,用金融來解釋為什麼中國古代會用「禮」來規範人民

在那個還未發展出金融市場的時代,孔子的儒家思想竟然可以用金融理論來解釋?!

嫁女兒、血緣關係、養兒防老竟然也跟金融理論脫不了關係?

一開始看到時覺得很荒謬,不過聽完他的解釋之後覺得好像滿有道理的!

 

整本書是用十分平易近人的方式寫成,沒有太多專有名詞,舉的例子也十分生活化。

今天就來介紹這本書大概是在講什麼,然後會發表一些自己的心得還有是否推薦這本書。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書本購買連結

 

 

購書連結

 

金石堂   

購書連結

 

金融就是「跨期價值交換」

 

在書的一開始就直接點破什麼叫做「金融」。

 

作者認為金融就是「跨期的價值交換」

意思是雙方進行跨越「時間」的交易。

 

假如我們去一般市場買賣時都是以「現貨」交易,像是去市場買菜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就是

這種交易不存在跨期交割和一系列信用違約等問題。

 

然而像是借貸、股票期貨交易、保險等等,這些都是涉及「時間」的交易

 

舉例:

像是借貸:甲乙兩方約定借多少錢,「多久之後」還,還的時候附上多少利息。

股票:先投資公司,公司會承諾「將來」會賺錢,賺錢後會分給股東。

保險:先繳保費,「將來」萬一出事了,會給保戶一筆錢用來解決突如其來的意外。

 

上述的例子都是有涉及到未來,這種跨越時間的就是金融的概念。

 

「貨幣」則沒有跨期價值交換,而只是跨期價值”載體”

把今天賺到的收入保留到未來,而在未來的任何時候,可以變現成想要的東西。

如果把100元放在床底下,等到30年後再拿出來花用,原本可以買一個便當,可能變成只能買得起一顆滷蛋。

 

跨期價值載體,並沒有利息報酬,而且還有貶值風險。

 

 

古代的金融觀

 

養兒防老

 

在古代沒有保險的概念,最傳統的方式就是生小孩來保證將來老了之後小孩會擔起照顧自己的責任

所以養兒防老在古代也算是一種跨期價值交換

然而,有可能養兒到老後,兒女不孝,這就可以算是違約賴帳

為了避免發生這種事,於是就會用「儒家」的觀念來約束民眾以防止違約

像是:孝道、禮教、婦道等。

 

孔子提出「正名」的觀念,使每個人都確定他自己的特定本分,並履行相對應的職責,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旦每個人的地位和義務關係基於名分固定下來

父親對子女有養育義務;子女對父親有孝敬義務

這就形成整個社會的「養兒防老」跨期交易鏈,生老病死的保障就有了

如果以金融工具的角度來看,子女就像古代社會裡的「保險」「債務」「股票」「基金」等載體,是人格化的跨期交易載體。

 

比起過去,現代養兒防老的模式有所改變

現在的孩子對比以前,比較不會提供長輩金錢上的支柱

像是每月孝親費等

而有些家長會因此覺得子女不孝,怎麼跟以前自己孝順長輩的方式不同

可是調查顯示,現代的子女主要以精神上的陪伴更為佔多數

像是抽空時間陪伴長輩之類的

這也可以算是孝順,只不過形式上不同

 

血緣的重要性

 

為什麼古代人會對血緣這麼要求?

其實這也跟「跨期價值交換」有關

 

血緣這種東西是無法抹滅的

不是像朋友、情人或結拜兄弟這種可以說斷就斷的

血緣在古代是作為跨期價值交換很重要的因素

有血緣才會讓「孝」的違約率降低

長輩這才願意投資來撫養小孩,因為他們期望小孩未來也會因為血緣的關係必須照顧父母

 

那「領養」的小孩就比較不這麼讓人放心了

說不定養大了以後,發現不是父母親生的,就跑回去親生父母那了

這不是虧大了嗎?

 

而像是美國,金融發展比較早,制度也比較完善

不需要利用傳統的血緣作為依伴,而可以依靠其他金融工具來保證老了之後的生活

因此美國領養的風氣就相對高

他們養孩子單純就是喜歡孩子,而不是為了小孩以後能盡到孝道來報答自己

當然領養孩子的風氣,這其中還是有包括他們的國情以及宗教關係

 

作者推論,在世界各地,金融市場越不發達的傳統社會,對親子的排他性認同就越重。相反,在金融市場發達的社會中,親子關係的認同就沒有那麼絕對。

 

嫁女兒也要風散風險

 

作者在這章談論到為什麼有些較原始的地方會喜歡把女兒遠嫁數百公里之外

 

在原始社會,農耕社會完全靠天吃飯,一場旱災,水災,或者一場瘟疫,蝗災,地震

都可能導致欠收,讓人們活不下去

但是,並非所有地方在同一時期會遭遇同樣的災害

一般來說,兩地距離越「遠」,同時遭遇同樣風險事件衝擊的機率就越「低」。

 

其實這就有點像之前我有一篇文章寫關於「相關係數」的

要找相關係數低的,甚至是負的,用來降低風險,增加報酬

原來古時候的人也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

延伸閱讀》

降低風險增加報酬的秘訣!什麼是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越高還是越低越好?

 

書中指出在80年代針對印度的研究中發現

  1. 越是有女兒遠嫁的家庭,在遇到災害衝擊時能得到女兒夫家的支持,其生存問題就越小,保險效果明顯。
  2. 女兒越多,就越能夠往不同方向遠嫁,效果就越好。
  3. 災害風險越高的地區,就越會把女兒嫁得很遠。
  4. 富裕家庭則不會把女兒嫁得很遠,因為他們的財富可以幫助他們抵禦風險。

 

而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風險規劃

例如:

如果有好幾個女兒,父母會盡量把女兒嫁給不同職業,不同地方的人

最好一個嫁給醫生,一個嫁給工程師,一個嫁給工人,一個嫁給軍人等等

而在農村,更是會往不同村嫁

在城市裡,父母則喜歡安排一個兒子去當官,一個當學者,一個去經商,一個去從軍

這些都是在進行內部的風險配置

 

現代的金融觀

 

股票

 

買公司股票,等於公司與你做了跨期交易

公司給你的承諾就是未來會獲得分紅報酬,不然就是股價升值,或者兩者兼具

但若公司經營不善你也可能什麼都得不到而蒙受損失

這種跨期交易與借貸、債券不同,報酬是不穩定,風險相對高的。

 

債券

 

債券有分政府債以及公司債

債券通常是每月或每半年配息

與股票比起來,債券是比較穩當的

債券比較穩定不會虧錢,但是報酬也因此較低

 

但還是有可能會有公司違約付不出利息的

甚至連政府債都有可能違約(像是阿根廷)

不過公司倒閉時,債券清算順位是排在股票前面的

比起股票更有機會拿回錢

 

保險

 

保險也是跨期交易

與債券、股票不同的是,如果未來你不生病、住院等,你未來將不會獲得任何回報。

保險產品的價值是「避險」,帶來的是「安心」

「好風險」用來對沖「壞風險」,所以預期報酬可以為負

正常人買保險通常都是抱持者不要用到理賠的心態

不會有人想買保險是因為想要身體受傷來獲得理賠(除非是詐領保險金)

大家都想身體健康,所以買保險是買一個安心,不會想要拿它來賺錢

 

但是現在的保險很多都是說可以保本,或是未來一定會給你多少錢的那種儲蓄險

這種都已經是脫離初衷了

 

保險切記要與投資分開

 

黃金

 

黃金一般看成穩定的價值載體。

不受經濟波動、社會動盪的影響,也不會因國情而有所不同

黃金價格常與各種投資市場呈低相關性

黃金算是「半保險性產品」,預期報酬偏低甚至也可能是負報酬

因為黃金不能保證給你獲利,黃金不會放久了就從一塊變兩塊

價格通常都是隨著投資人的喜好而上下浮動

 

現代人的投資觀

 

華人與歐美人資產組成差異

 

作者書中統計的資料多以中國數據為主

根據2016年的《中國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風險報告》

中國家庭的財富大多以「房產」的方式所持有

大概佔了總資產的68.8%

汽車、工商經營項目和其他有形資產,大約占了家庭資產的19.7%

只有不到12%的財富投資在金融資產中

這也顯現出「華人愛買房」的模式

相較之下美國家庭平均有36%的資產在房地產上,而42%左右的財富為金融資產。

在其他國家的房產占比中,英國家庭為35%,德國家庭36%,日本家庭53%

這些國家的家庭財富中,房產占比都遠低於中國,而金融投資占比要比中國高出很多。

所以,中國家庭的財富風險過於集中,所承擔的房產價格風險太大

 

男性跟女性誰才是好的投資者?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巴伯(Brad Barber)和歐登( Terrance Odean)兩位教授

研究了三萬七子名美國投資者的個人股票帳戶,發現單身男性平均每個月的週轉率為7.1%。而單身女性的週轉率為4.2%。

所以,男性顯然比女性交易更加頻繁

但是男性喜歡頻繁進出股市,業績是否有更好呢 ?

 

答案是 沒有。

男性每年比女性投資者少賺1.5%。

 

以平均年收益12%左右的美國股市來說,男性投資者的收益要落後接近13%。

而研究聚焦在己婚男女族群時,發現已婚男人或許受到妻子的影響,每個月的換手率明顯降低,下降到6.1%;但已婚女性可能受丈夫影響,比單身女性交易頻率高一些,上升到每個月4.6%。

 

研究也告訴我們,男性投資者更傾向對自己的股票操作充滿信心,這點可由更頻繁的週轉率來得知。

然而就如同研究報告一樣,過於頻繁的交易股票只會獲得更差的報酬

富比世報導:高基金費用、高周轉率對報酬有負面影響

 

總結:推薦指數★★★☆☆

 

這本書在寫有關於古代沒有金融時是如何避免違約風險以及如何風散風險的部分寫的很好,很生動

作者對於現代金融學以及金融商品也有所著墨,寫的方式也很生活化

不過這本書的缺點是指數投資那一塊寫的不太好

講了太多產業類型ETF,全市場指數的觀念講解太少也不完全正確

而且書中很多例子都是以中國內的商品做舉例

有點像這本書是用繁體字寫給中國人看的感覺

 

推薦給要閱讀這本書的讀者

可以專注在了解金融學的部分,指數投資的部分則可以參考別本書。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書本購買連結

 

 

購書連結

 

金石堂   

購書連結

 

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購物車
返回頂端